网络品牌指数 广告评选 行业品牌排行 关于本网 设为首页
• ONLY 2024 AW | 携趋势以绎新势,为时装赋新趣   • AestheFill童颜针中文名官宣,我叫艾塑菲!NMPA获批进口童颜针   • 春潮涌动,第110届全国糖酒会盛大启幕   • 从秀场到卖场,天猫奢品重构品牌时装秀价值   • AEKE力量镜A1从传统走向智能,奥组委成员见证科技创新力量   • 权威数据:2023年TCL电视销量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   • 科技盛宴,引领未来,IEAE深圳电子展点亮科技之光   • 《彩妆带货王》成团夜,十大美妆主播成功登上王座!   • 艾瑞咨询:墨迹天气打通“天+地+人”三维数据,构建特定天气下的品牌场景共振   • 淘宝这辆蹦迪公交,给了南方人一个惊喜  
当前位置:中华品牌网 >> 资讯 >> 汽车 >> 正文

暴发户才开宝马?豪车品牌"认知滞后"离真相有多远

2014-12-26 11:38   中华品牌网   _   我要评论(0)
文/李骥 威汉营销传播集团董事总经理

前些日子微信中突然流传起胡润《豪华车品牌特性研究》的帖子,标题至为惊悚 ----“路虎车主教育程度最低”。再看内文,起码有两个研究发现也非常带感:
  • 宝马车主形象是“注重物质、讲究排场、炫富的暴发户”
  • 奥迪车主形象是“成熟、有阅历的政府官员”
作为从事豪华车品牌营销的从业者,我可以想象这几个品牌的老板们看到这样的调研结果,心中会做何感想。没有一个豪华车品牌不注重经营自已的车主形象,如此负面而且片面的车主形象,放在十年前也许反映了市场真实的认知。而这十年来奥迪、宝马和路虎这样的品牌,应该花了不少心血,从产品配置和品牌传播角度,试图改变人们对其车主形象的片面而负面的认知。但如果相信这份报告的话,说明时至今日,这些品牌的形象并未有本质的改变。难道品牌十年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其间一位开宝马1系的同事直接否认了这份报告所揭示的宝马车主形象的标签。“你觉得我是暴发户吗?”每天都在加班工作的她气愤地说。
 
的确,我认识很多开宝马的朋友,没有谁是可以叫做“暴发户”的(当今真正的暴发户应该已经不开宝马了)。就跟很多奥迪车主已不是政府官员,很多路虎车主也不是煤老板一样。
 
于是我发了一个邮件给胡润本人,问他说这些车主形象的“标签”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炒作时硬给品牌贴上去的?胡润很快回了邮件,他告诉我,这些叫做“车主社会属性”的“标签”,是受访人自已选择的。不同品牌上形成了不同“标签”的被选比例,于是生成定性的结论。从调研机制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问题来了:专业的定量调研机制,为什么为产出异于常识的完全一边倒的结论呢?于是我要到了这份白皮书的原始报告进行仔细研读,才发现在品牌车主形象方面“认知特性”远远滞后于“真实特性”的现象,我管它叫做“认知滞后”。

 
关于调研机制
 
从《白皮书》看,胡润所做的这项调研,是针对10城市中8个豪华车品牌的800名车主进行的定量研究,内容涉及市场环境研究(豪华车市场总览、高净值人群分布),豪华车品牌车主形象特性、豪华车品牌定位研究、豪华车使用和购买研究等部份。从样本量和调研内容看,这份报告应该具备充足的可信性和行业覆盖面。
 
在最为重要的“豪华车品牌车主形象特征”部份,调研采用了两种手段:
 
1)“人口统计特性”分析:直接分析800名车主的人口统计特性,得出各品牌车主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单位性质和个人、家庭年收入和总资产的数据。这部份数据可以认为是真实可信的车主形象的基本特性;
 
2)“社会属性特性”分析:调研向800名车主罗列了十几个有关社会身份的“标签”,如“政府官员、国企高管、中小业主、白领、全职太太、外企中高层、二奶、企业家、暴发户”等,可以理解对各社会群体的标签性的描述。受访人以此为座标,勾选他们认为的某品牌的车主的属性,于是生成一套认知层面的车主形象的数据。
 
两种研究方法,在方法论上并无问题,应都具备可信性。但详细对比两种调研手法产生的结论,则发现了巨大的落差。
 

关于“真实特性”与“认知特性”的差异
 
先以豪华车三巨头奥迪、宝马和奔驰为例,800名受访者中调研形成的“真实车主特性”是这样的:

奥迪车主的“单位性质”里“外资、合资企业较多”,而在“认知特性”的调研里却反映出“政府官员、公务员、国企高层”占了大头:
 

 
这就说明受众“认为的”奥迪车主,与“真实的”奥迪车主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认知,还停留上世纪90年代奥迪A6作为唯一政府采购的豪华车品牌的时代。当时奥迪是众所周知的“官车”,但实际上这些年奥迪的产品结构已经向非政府采购大规模扩散,政府采购也不像当年那么猖獗。但很可惜,一个公众认知一旦形成,就已难以憾动。
 
同样“真实特性”中呈现的宝马车主,含有很多女性,分布于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家庭月收入10万元也不算太“暴发户”吧?但对不起,人们的认知就是那么愿意固守一个业已形成的负面观念:

 


(如果要炒作这张图的话,直接说“宝马车主最大群体为二奶”忌不更带感?)
 
关于路虎车主的教育程度问题
 
至于那个非常带感的话题“路虎用户教育程度最低”,应该是来自《白皮书》报告中的定性总结:“路虎用户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用户占比最大”。但我认为两个结论并不具备充足的逻辑推导基础。先来看这份报告所揭示的豪华车用户整体教育程度构成:
  而路虎及第二梯队品牌的车主“真实特性”是这样的:
 

路虎车主“70%本科、24%硕士及以上”的教育应该不算是土豪和暴发户的典型特征。而说到“高中及以下的教育程度”,报告没有提供数字。但这部份用户在整体的豪华车品牌顾客中也只占3%的比例。假定路虎的低学历车主高于平均,达到5%,与均值的两个百分点的差别,是不是就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路虎车主学历最低”呢?
 
再看第三梯队的两个品牌,可以看出来凯迪拉克车主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在所有品牌中最小(14%),那是不是可以认定“凯迪拉克车主教育水平最低”呢?

 

启示:慎用“标签化”手段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认知”与“真实”的差异,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两千多年前,恺撒就说过:“人们看不到真实,他们只是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幻像而已。”社会心理中人们又“趋同”的倾向,更愿意对现实世界进行一定的“扭曲”,以适应已形成的个人价值座标,使个人心态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豪华车从属性上看从来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们承担了过多的社会等级和阶梯观念,特别是在中国。人们一方面希望通过购买豪华车彰显自已的成功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又对豪华车所代表的社会等级观念感到压力,并产生抗拒心理。这就是为什么豪华车车主很容易被简单潦草地扣上负面的标签,因为对于社会大部份成员来说,这样做是一种释放压力、获得心理平衡的惯性。
 
这样的“惯性”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现在胡润的调研证明了它的强大和顽固。这一“认知惯性”如此之根深蒂固,让人们在认知上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呈现明显的“认知滞后”特征。这当然也让品牌经营者改变品牌和车主形象的努力,变得尤其的任重道远。
 
对于这一研究项目而言,我想说的是,尽管机制上合乎专业要求,但对调研结果的诠释还需更为谨慎。一份报告出来,必定有一些结论被人夸大其辞。公众看完自然解气,研究项目也获得眼球,但调研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往往在传播过程中被忽视,这样研究项目在行业中的可信度和实用性也就受到损害。例如对车主的“标签化”的机制设置和结论推导,暗含了一些专业上的瑕疵,还需慎用。
 
听说这个项目明年还会进行,希望有所改进,让这个研究项目对从业者更具价值。

编辑:刚刚  

TAG: 宝马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 广告部电话:
  • 010-86568574
  • 何小姐
  • 编辑部邮箱:
  • brcnd@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