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品牌指数 广告评选 行业品牌排行 关于本网 设为首页
• AestheFill童颜针中文名官宣,我叫艾塑菲!NMPA获批进口童颜针   • 春潮涌动,第110届全国糖酒会盛大启幕   • 从秀场到卖场,天猫奢品重构品牌时装秀价值   • AEKE力量镜A1从传统走向智能,奥组委成员见证科技创新力量   • 权威数据:2023年TCL电视销量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   • 科技盛宴,引领未来,IEAE深圳电子展点亮科技之光   • 《彩妆带货王》成团夜,十大美妆主播成功登上王座!   • 艾瑞咨询:墨迹天气打通“天+地+人”三维数据,构建特定天气下的品牌场景共振   • 淘宝这辆蹦迪公交,给了南方人一个惊喜   • 优势领域更迭 第十八届“鼎电杯”公布  
当前位置:中华品牌网 >> 资讯 >> 城市 >> 正文

全球青年都纠结的“大城市”情节:想离开只是牢骚话

2014-3-12 14:26   中华品牌网   _   我要评论(0)

  图片说明:各种“大城市病”让许多人对大城市又爱又恨。图为北京拥挤的地铁。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随着中国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青年人是否应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议论变得激烈起来。中国最新网络调查数据表明,最近逃离北上广深的比例为11%,而从全国各地拥入北上广深的新增比例达到21%。中国上网者多为青年,这个调查表明中国年轻人在为是否留在大城市而备感纠结。实际上,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也跟中国青年一样纠结:在美国,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美国梦的载体――郊区化的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被城市人口的增长打破;俄罗斯过去一年中3000多个农村和小城市居民点的消失让人们忧心忡忡;英国青年人一边抱怨大城市的种种不便一边却“赖”着不走。对于这种纠结心理,伦敦大学社会学系学者哈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世界各国,无论生活在大城市、中小城市还是乡村,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不足。但无论在哪里,关键是要给青年一个“向上的梦想空间”,尤其对小城市和乡村来说更是如此,否则大城市过度扩张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会让整个国家的梦想破碎。

  “中产梦”从郊区转向大城市

  居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内的贾斯汀是当地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职员,她以前住在离华盛顿半个多小时车程的一个美丽小城镇――瀑布教堂市,那里实际上就像是华盛顿的郊区,当年她的父母离开吵闹、拥挤、犯罪率高发的华盛顿市内,没想到当30岁的贾斯汀怀上第一个孩子后,就决定重新搬回华盛顿市区,寻找新的生活。对此,她对记者说:“我们想在城市环境里养大我们的孩子。我不喜欢做什么事都得开车去,这真的是关键因素。我真的想不开车就去图书馆、去杂货店。”

  实际上,贾斯汀这样的转变不是个例,她代表了全美国一个日益增强的趋势。美国佛罗里达州“FSU新闻”网站称,“美国梦”越来越在城市而非郊区实现。报道称,目前千禧年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离开郊区前往市区生活。根据统计,美国近年来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了郊区人口的增长。根据2012年公布的一项数据,美国51个最大城市当中有27个城市市区人口增长超过郊区人口的增长率。自从汽车发明以来,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人们离开郊区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汽油价格上升,交通堵塞令人疲于奔命,离婚率上升以及最近的房地产危机。

  在德国,去年公布的全国人口发展分布结构图也显示,柏林、慕尼黑、汉堡、法兰克福等大都市人口膨胀,小城镇和偏远乡村则逐年萎缩。慕尼黑市人口报告显示,该市仅2012年前三个季度在户籍管理局登记的新居民就达2.1万人,预计到2014年,慕尼黑人口将突破150万,到2030年将达180万,其中,迁入人口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原东德、萨尔州以及巴伐利亚北部地区,人口迅速减少。图林根州苏尔市的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会减少一半。 日本在亚洲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各地发展相对均衡,但近年来地方上的年轻人大量拥向大城市寻求发展。这种行为在日本被称为“上京”。日本热门电视剧、漫画等有大量反映“上京青年生活”的作品。比如中国人熟知的《东京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就是从爱媛县来东京发展的年轻人。在日本家庭中,以前一直遵循的传统是长子留在家乡继承祖业,其他子女到别的地方闯荡谋生。但是这样的传统越来越被放弃,许多中小城镇,家里的长子也会离开家乡,留下来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

  俄新网去年的一篇报道称,近年来,由于俄罗斯农村和中小城市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不仅农村地区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中小城市也因为人口减少而濒临荒废。俄罗斯许多小城镇和乡村都成了人去楼空的“鬼城”。有近2万个村庄已经成为无人区,另外有近4万个村庄的常住人口不足10人。

编辑:刚刚  

TAG: 青年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 广告部电话:
  • 010-86568574
  • 何小姐
  • 编辑部邮箱:
  • brcnd@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