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品牌指数 广告评选 行业品牌排行 关于本网 设为首页
• AestheFill童颜针中文名官宣,我叫艾塑菲!NMPA获批进口童颜针   • 春潮涌动,第110届全国糖酒会盛大启幕   • 从秀场到卖场,天猫奢品重构品牌时装秀价值   • AEKE力量镜A1从传统走向智能,奥组委成员见证科技创新力量   • 权威数据:2023年TCL电视销量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   • 科技盛宴,引领未来,IEAE深圳电子展点亮科技之光   • 《彩妆带货王》成团夜,十大美妆主播成功登上王座!   • 艾瑞咨询:墨迹天气打通“天+地+人”三维数据,构建特定天气下的品牌场景共振   • 淘宝这辆蹦迪公交,给了南方人一个惊喜   • 优势领域更迭 第十八届“鼎电杯”公布  
当前位置:中华品牌网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极客很酷, 工匠就不酷吗?(上)

2014-9-05 14:04   中华品牌网   _   我要评论(0)
我挺喜欢写“工匠精神”这个话题,因为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写。在奢侈品行业中,“手工”所创造的品牌溢价是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用大概念大道理来诠释“工匠精神”没有什么意思。我希望写的,是一些亲身经历的一些小故事,用这些故事说明:即使在今天,人类还是需要一些有质感的东西。而几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工艺”和“工匠精神”,并不会随着互联网和快餐文化的盛行而消亡。
 
今年二月,我有幸作为网络媒体顾问参加了捷豹组织的“寻访英伦酷”的伦敦之旅。行程开始的第一天,捷豹没有马上带我们去看车,却去了伦敦以高级定制时装而著名的Savile Row,参观定制男装的翘楚品牌,Hardy Amies。

1946年,在二战中从事情报工作的Hardy Amies回到伦敦,恢复了他原先英国裁缝的身份,开始专注于为客户度身订做西服的生意。其时寂寂无名的他得到了美国明星加里Ÿ格兰特和太太的信赖,他们甚至出资让这位帅气的英国裁缝追寻他的梦想。很快Hardy Amies的作品获得好莱坞明星的追捧,之后成为英国王室的御用裁缝。英国女王和王室成员的很多日常和重要场合的服装,都出自他的手笔。因此,当Hardy Amies的策展人向我们介绍这个品牌时,用了HRH三个字的缩写代表这个举世闻名的定制男装品牌的精髓 - Hollywood (好莱坞),Royal (皇室),Heritage (渊源)。
 

 
六七十年过去了,Hardy Amies已经去世,但他的品牌仍然在英式定制男装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当我们走进他当时购买的Savile Row上的这所房子时,我们没有看到什么大展厅大车间,只是在客厅里翻开那本厚重的画册,欣赏Hardy Amies当年亲手为女王绘制的草图,遥想这个品牌光荣的过去。之后我们进入只有一个巨大工作台的展示间,亲眼目睹一位女裁缝展示一部定制西服的工艺流程。
 
这时抓住我的视线的,是工作台的两个古老的铸铁熨斗,作为镇纸一样的东西压着布料和裁剪图纸。这时我突然想到我小时候在外婆身边看到的那个需要放到炉火上烤热才能使用的铁熨斗,时光倒流,恍若隔世。

 

与铸铁熨斗为伴的,是一把巨大的,同样让我闪回到童年的老式剪刀,以及一片片牛皮纸纸样。女裁缝告诉我们,在这里,所有的工艺全部依靠手工完成,每一套西服平均要经过50个小时的手工打造才能制成。现代科技与这里绝缘,因为这里,是一个属于“传统价值”的世界。
 
在“传统价值”的世界里,不乏手工打造的杰作穿越时间,感染今天的我们。第二天,我们参观了考文垂的交通工具博物馆,看到了捷豹79年前创始以降的经典作品。这个同样受到皇室青睐的品牌,其实也可以说是“屌丝的逆袭”。创始之初,里昂斯还不是爵士,他只是一个做三轮摩托的小作坊主 --- 还要特别说明一下,他做的还不是摩托车本身,而是旁边的那个挎斗。

 
我站在博物馆里仔细打量这支“燕子挎斗公司”出产的银色的,呈火箭状的挎斗。实际上火箭一样的外形,在当时已是非常少见,透着鲜明的设计感;而银色的外观,是因为率先使用了铝这种材制。现在看这支挎斗,外形极为工整,边缘拼接之处相当精致。它,诞生于1922年。
 
之后里昂斯决定用“豹”来代表他心中要打造的“有生命力”的汽车,他成立的捷豹汽车打造的汽车上,开始有了这支小豹子。今天在展厅里仔细研究最早的这支豹标,虽然与现代的豹标造型有异,但一样鲜活生动,细节精致,让人不得不叹服。那是上世纪40年代,没有现代CAD工业设计,没有电脑建摸,一切“质感”都来自手工。

 

实际上随着现代工业将大多数手工作坊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质感”这东西有点渐渐离我们远去 --- 有几家公司还在成本上维持“手工打造”?前几天开始看开地国家地理出品的《终极工厂》纪录片,看到Lamborghini一集,惊诧地发现,时至今天,这个大牛的超跑品牌,总共14年工艺流程中,大部份还都是手工。大概只有它的天价才能支撑这样的流程,以及那种给车主带来的“质感”吧。
 
没有机会体会过Lamborghini的质感,但关于“黏土动画”制造的质感,却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一把。1999年,当时我在4A公司里负责康泰克的广告。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具持续性的创意平台,于是将目光投向日本市场里为康泰克品牌创造的“康泰克先生”。在动画和“人偶”文化相当发达的日本,葛兰素史克想到了把康泰克独特的胶囊进行“人格化”,塑造了两个鲜活可爱的“康泰克先生”。自此,就开始用“康泰克先生”演出各种故事,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概念归概念,执行优劣才是关键。日本人搞出的康泰克先生,一个是“东京”性格,有一种大都市里的人独有的“酷”劲;另一个是“大阪”性格,更加乡土木讷,老实巴交的,有点像现在说的“大叔”。两个小东西非常出彩,其实原因不是故事或是台词写的好,是来自他们的造型和动作,而这要归功于一种加“黏土动画”的特殊手段。
 
动画的世界有无数的新手段,“黏土动画”是其中很古老也很小众的一种,原因很简单:需要为每一个活动的物件用黏土捏出模型,再用手工安排这些物件的位置,一帧一帧拍成静止画面,连起来播放形成动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偶有一秒钟的运动,就需要安排24个不同的运动位置,拍成24张不同的画面,连起来才有一秒的动作。动画片里只有很少的动画电影采用黏土动画的手法,比如英国人搞的《聪明狗》那几部,因为拍起来太费事费时,成本奇高。
 
1999年全世界都在疯迷电脑3D动画,但日本人还是相信传统手工,最后还是使用黏土动画的方法,才制造出两个可爱的有质感的胶囊人。当时我们在日本取经回来,中美史克的管理层们拍板,在中国也要用同样原手法,做出“有生命”的康泰克先生。
 
后来的故事其实就很沉闷了:我们请了日本的一家公司组成团队,反复讨论康泰克先生的外形和个性特征,以及广告片里的要呈现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之后是日本团队做他的模型,后来几周昼夜不停地一帧帧拍摄。最后才制成两支15秒广告。虽然没有日本原型那么萌,但广告片里的小胶囊已经有相当的精气神。慢工磨细活,做工匠其实是挺沉闷的,但效果就是不同。

 

 康泰克先生造型及TVC截图
 
不得不说,能做回“工匠”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后来再做康泰克的广告时,就再也没有使用黏土动画的机会。时间和费用的限制,只能改用电脑动画。电脑作造型和动效,可谓又快又便宜,可是效果嘛 ---- 我反正不大会喜欢上这个没有质感的数字化的家伙。
 
(需要提及一下,日本原型的康泰克先生是电通公司的作品,我们与他们的创意总监开过会,
学习良多。中美史克的客户方是杨伟强和Andes Wong,感谢他们的决策,才让中国广告里有了“黏土动画”这样的尝试,也让我们有了一次愉悦的创作。)
 

编辑:刚刚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 广告部电话:
  • 010-86568574
  • 何小姐
  • 编辑部邮箱:
  • brcnd@qq.com